1、贪污罪。
1、贪污罪,是指国家员工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推广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职员,借助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VS职务侵占罪。
3、公务活动当中的礼品该交公不交公,数额较大——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1、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员工借助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越3个月未还的行为。
2、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用的,从重处罚。
3、VS挪用资金罪
4、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规范,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紧急,导致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3、纳贿罪。
1、纳贿罪,是指国家员工借助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别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别人财物为别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2、财物:货币;物品;财产性利益。
3、谋取利益:承诺、推行、达成这三种情节之一。
4、借助影响力纳贿罪。
借助影响力纳贿罪是指国家员工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员工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员工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借助该国家员工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员工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
5、行贿罪。
1、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与国家员工以财物的行为。
2、因被勒索且没获得不正当利益,不是行贿。
6、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国家员工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越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本人不可以说明其来源合法的行为。
刷题巩固
1、国家员工甲与私人公司员工乙是夫妻,甲乙支出明显超越合法收入300万元,其中200万元是甲纳贿所得,其余款项甲乙仍不可以说明来源,关于本案例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甲构成纳贿罪
C、甲构成纳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乙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分析:
本题考查刑法。
依据其中200万元是甲纳贿所得,是纳贿罪,其余款项甲乙仍不可以说明来源,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员工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越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可以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员工职务行为的廉洁规范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员工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越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本人不可以说明其合法来源。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员工。非国家员工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财产不合法而故意占有,案发后又故意拒不说明财产的真的来源,或者有意编造财产来源的合法渠道。
A项错误,甲的行为符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要件,但不全方位。
B项错误,其中200万元是甲纳贿所得,构成纳贿罪,但不全方位。
C项正确,同时构成纳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项错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员工。乙是非国家员工,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故正确答案为C。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得最新开课信息)








